
入夏后夜市摊热闹起来,家住老城区的李大叔,上周六晚上和朋友在夜市吃了烤串、凉拌毛豆,还配着冰镇酸梅汤喝到半夜。没想到凌晨三点,他突然肚子绞痛,上吐下泻折腾到天亮,浑身软得像没骨头胜亿配资 ,家人赶紧送他去急诊,最终确诊急性肠胃炎。
这种 “吃一顿就中招” 的情况,夏天太常见了。急性肠胃炎真的和饮食关系最密切吗?哪些身体信号出现时,绝对不能硬扛?
急性肠胃炎,大多是 “嘴馋没留心” 惹的祸消化科医生说,急性肠胃炎的发作,80% 都和饮食不当挂钩,这几种常见情况最容易踩坑:
隔夜变质食物:比如放了两天的剩菜、切开后没密封的西瓜,哪怕看着没坏,也可能滋生细菌,吃了容易引发肠胃感染;
冷热交替进食:刚吃完滚烫的火锅、烤串,立刻灌冰啤酒、冰可乐,肠胃黏膜一会儿热一会儿凉,很容易 “罢工” 发炎;
辛辣刺激叠加饮酒:又辣又油的食物本身就刺激肠胃胜亿配资 ,再加上酒精的 “双重攻击”,肠胃黏膜容易充血水肿,引发不适;
生熟食物混放:比如切生肉的砧板没洗干净,又用来切凉拌菜,生肉上的细菌会沾到熟食上,吃了可能中招。
当然,受凉、病毒传播也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,但饮食不当是普通人最容易避免,也最常见的诱因。
这 5 个异常信号,出现一个就别硬撑急性肠胃炎发作快、症状猛,身体会给出明确 “预警”,只要占一个,就别想着 “扛到自愈”:
腹部突发绞痛或持续性钝痛:不是普通的 “吃撑了胀”,而是一阵一阵的绞痛,或者一直疼得直不起身,按压肚子时疼痛更明显,这是胃肠道黏膜受刺激引发炎症或痉挛;
频繁呕吐且止不住:吃进去的东西没多久就吐出来,甚至空腹时还吐酸水、带酸腐味的黏液胜亿配资 ,严重时喝口水都吐,很容易导致身体缺水;
水样便频繁腹泻:一天拉 5 次以上,大便稀得像淘米水,或者不成形的糊状,有的还带着泡沫,频繁腹泻会让身体里的盐分和水分快速流失;
低烧 + 全身乏力:体温升到 37.5℃以上,同时感觉浑身没劲、头晕眼花、出冷汗,这说明体内有感染,得及时控制;
脱水的明显迹象:嘴唇干得脱皮、总想喝水,小便颜色深黄像浓茶,尿量比平时少一半,甚至站起来就头晕,老人和小孩出现这种情况要立刻处理。
中招后这样应对,比硬扛靠谱多了若症状轻微,仅现轻微腹痛、1 - 2 次腹泻,既无发热之症,亦无脱水之象,可暂以居家护理之法应对,密切观察症状变化。
暂时禁食 4-6 小时:让肠胃歇一歇,之后喝点温凉的白粥清汤、烂面条,千万别吃油腻、辛辣、生冷的食物 “加重负担”;
少量多次补水分:每次喝 100-200 毫升温水,或者加了一点点盐的淡盐水(也可以买 “口服补液盐”,就是专门补水分和盐分的),别大口猛灌,避免刺激呕吐;
做好腹部保暖:取温度适宜的热水袋,轻柔地敷于腹部,以舒缓疼痛。与此同时,需多加休憩,避免频繁走动而徒耗体力,让身体在安稳中逐渐恢复。
但出现这些情况,必须马上就医:呕吐腹泻超过 6 小时没缓解,根本吃不下喝不下;高烧超过 38.5℃;腹泻带血、腹痛剧烈到冒冷汗;脱水迹象越来越明显(比如皮肤弹性变差)。

急性肠胃炎看似是“小疾”胜亿配资 ,切不可硬撑。若放任不管,易拖成脱水、电解质紊乱之症。特别是体质孱弱之人,更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,需及时重视。夏天吃东西别图 “过瘾”,隔夜菜要彻底加热,冷热食物别混着吃,夜市摊尽量选干净卫生的摊位。要是出现上面 5 个异常,别犹豫,及时护理或看医生,才能少遭罪、快恢复。
五五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